【文/非洲黑人 本文由作者供17173独家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日本TGS(TOKYO GAME SHOW)=东京电玩展;
德国莱比锡的GC(Games Convention)= 游戏大会;
美国的E3(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电子娱乐展览会;
CJ(ChinaJoy)=“让中国人快乐的日子”?
有人说ChinaJoy越来越不像游戏展,的确,从字面上理解就从来不像。正因为有Showgirl这道美妙的风景线,或许我们真可以把ChinaJoy理解为“让中国人快乐的日子”,是的,其实就是这样。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美女们在游戏展上喧宾夺主又如何?网游新作现场遭冷遇又如何?大妈级人物在展馆内纯粹抢周边又如何?还不是有人开心的游园,有人驻留在自己所玩游戏的公司展台,有人为理想和爱好玩Cosplay,有人广泛洽谈商务合作,还有人千娇百媚、搔首弄姿只求一“红”。CJ只是一个平台,大家各取所需罢了,能“JOY”即可。
笔者亲历过从Showgirl从CJ的“点缀”蹿升为“主流”的过程,此届CJ过完与朋友探讨后萌发些许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玩家为何来观展?
“游戏试玩区 = 玩家休息区”这种现象一直都在历届CJ中所存在,指望CJ的水准和内涵接近E3、TGS、GC是遥无可及的一件事情。新网游在家里一样可以玩,也不急这一会儿。绝大部分玩家不是为了试玩游戏才来CJ,这显然是公论。
如果是周末花100块钱入场的玩家,绝大部分人最终是不大可能把100块的本钱赚回来的,为了抢礼品、拿周边,试图满载而归是不现实的。如果说是纯粹为了看美女,100块也确实够买车展门票看顶级车模了。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游戏玩家的天性,就跟过年一样,CJ可以说是玩家们的一个盼头,一年一次总要High一下,Joy一回吧。周边礼品、爆乳美女都是外在的需求表象,大家都是为“玩”而来,谁说玩就一定是玩游戏?
厂商为何来参展?
很早就有人提出一个观点:CJ这种现场展会的主功能应该是线下产品推广,但上海的玩家接受新鲜事物渠道多、观念变化快,对于一款欠缺名气的新网游产品想完全通过CJ现场试玩的方式来吸引玩家莫过于太困难。
各大厂商也早已深谙此道,即使对产品本身受益较少,但为提升公司品牌,积极参展CJ仍相当必要。CJ为一个公司带来的首先是业内地位,行业寡头企业如不在一号馆拿下大展位则易让业内对其未来发展的底气生疑,颇有背景的新兴公司往往希望通过CJ上的高调亮相显示其业内存在。
“业内地位”涉及到政府公关、老板面子等复杂因素,听起来比较“虚”,但其实这种业内地位往往也影响一个公司商务上的利益,比如国内渠道、联运、推广、异业等合作的拓展,以及产品海外授权合作的拓展。CJ尤其对一个新参展厂商来讲,商务贡献是巨大的。CJ对一个老厂商来说,是一个积累公司影响力的重要阵地。至于游戏嘛,媒体能多曝曝光即可,何必指望太多。
游戏为何在CJ被边缘化?
在E3等国外游戏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凑档期”的现象,就是各大厂商甚至为E3这个时间节点去定制曝光试玩的游戏版本,将E3作为游戏宣传环节的第一步,E3过后紧接着就开始发售。
除了高密度媒体曝光之外,展会评奖是国外厂商极为看重的,TGS的“日本游戏大赏”、E3的“游戏评论家大奖”、莱比锡的“BEST OF GC”,如果一款新游戏在这些评选中能拿到奖项,那几乎瞬间就登堂入室,对游戏本身的推广效果几乎呈几何级数放大。
网游跟单机有别,单机是一锤子买卖,尤其对于一款无前作系列的新单机产品,所以通过前期媒体曝光增加知名度,通过试玩、和获得奖项来增加游戏品牌美誉度,尤其重要。网游就不一样,现在的网游都是可免费试玩的持续性消费品,爱玩就玩玩、想花钱就花钱、不高兴就走人,听大奖评审组还不如听我游戏里老婆和朋友们的。
另外,有别于单机的“凑档期”的宣传和发售,网游厂商在宣传发力期往往都是相互间“错档期”。发达国家的玩家们同一时间买进N多正版大作游戏,放在家里慢慢玩,或者同一时间玩好几款不同类型的游戏也是常有的是。但是一个沉迷某款网游的高消费玩家,或痴迷期待某款网游的玩家,不大可能同时对其他游戏提起兴致。
一款网游在CJ上表现如何,只是游戏整体宣传环节上的一个点,不碍大局,绝非成败的关键。而玩家来CJ是来玩的,谁说“玩”就一定是“玩游戏”?
“肉林”、“噪音棚”、“垃圾场”……玩家们对CJ现场总是会有很多种形容去指责,因为他们看重并期待这一年一度的节日。笔者认为最重要还是要放松心态、平常心,世博会都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何必太强求CJ呢?
所有人看似都对CJ上游戏被边缘化的现象连连摇头,但同时自己也在享受着Showgirl被主流化。又何必呢?在CHINA,还要要懂得JOY。
相关阅读:
韩国记者眼里的Chinajoy ShowGirl(二)
日媒:出展游戏变少 ChinaJoy2010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