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名李姓值班人员表示,因为陆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偷菜”游戏的危害,文化部将对此进行研究。这位工作人员称,互动“偷菜”功能属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偷菜”功能逐步取消或进行改良。(《西部商报》10月12日)
游戏迷们恐怕自己都想不到,打游戏原来也是在学文化。的确,既然游戏同样可以传承思想,传递理念,称之为文化现象,其实并不牵强。不仅如此,相比其他文化产品,游戏其实更容易有产出,见效益,其传播效应甚至比书本来得更广泛,既然游戏已被列入文化产业的范畴,文化部管游戏也就并未“狗拿耗子”。
相信,即便不是游戏迷,对于大名鼎鼎的“偷菜”游戏想必也不会陌生,作为一款风靡网络的休闲交友游戏,偷菜游戏不仅颇得白领阶层喜爱,其影响力更是早已妇孺皆知。如此看来,假如传播如此广泛,甚至让不少白领都沉迷于此的游戏,竟然出现“文化不正确”,其负面影响的确令人担忧。
既然偷菜游戏存在“功能属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的弊端,取消与改良还真是不无必要。应该承认,“偷菜”游戏的确不乏负面影响,例如“偷的不是菜,而是自己的人生”,再如一些沉湎于偷菜游戏的白领不仅耽误了工作,甚至滋生了一种无聊化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部的操心与干预其实不乏善意,没准也会收获不少正面效益。
但是,游戏的功能属“简单机械的操作”是不是就要被打上个“没文化”的标签而勒令改良?“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的游戏是不是就毫无价值,一定要被取消?其实需要打上个问号。毕竟,游戏终究只是个休闲娱乐产品,操作简单才能让更多的客户容易上手,假如打个游戏非得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才“文化正确”,如此休闲还真可能比工作更累。既然打发闲暇时光可以对着美景发呆,为啥就游戏就不能无聊并有趣着呢?毕竟,无聊其实不是罪,对于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来说,能够无聊一下,放松一下紧绷的弦,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真要苛求于游戏的“思维属性”和“智力因素”,丢手绢、滚铁环、放风筝之类的传统游戏,其实也挺无聊,是不是也有取消改良的必要。
相比日本为游戏明星超级玛丽过生日,国内的游戏文化观其实不免显得狭隘和小气。事实上,文化首先要包容,首先要接纳多元化,假如动辄挥起所谓“文化正确”的大棒,如此自以为是,倒是显得不那么有“文化”涵养。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