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商业的未来!”正当全球网民对互联网“免费”大潮欢呼雀跃时,中国的“3Q大战”给了人们当头一棒。我们第一次发现:免费的东西原来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即时通信、浏览器、输入法、搜索引擎、杀毒软件、网络游戏...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超过90%的应用软件及服务都已经或正在走向免费。而草根用户们也不断发现,原来自己的使用习惯正在被培养,自己的行为在被分析,连自己的隐私都在被收集甚至贩卖。
“3Q大战”硝烟逐渐散去,但在未来,类似的互联网“暗战”仍将持续。而无论是互联网用户还是从业者都应该扪心自问:免费的代价究竟是什么?
《计算机世界》第47期封面文章:免费的代价
李沫发现自己的生活有些“本末倒置”。这位有着8年经验的搜索工程师,目前是一家开源技术社区的负责人,但是这两个月他几乎顾不上自己公司的事,因为他兼职创办的隐私保护班突然火爆了起来。
每隔几天,他都要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财智国际大厦上一次课,学生是一些即将出国的“小朋友”。通常他都先绘声绘色地分析一番Facebook、Twitter等国外常用工具的设置,并指出其中可能泄露隐私的地方。而在课程的最后,为了证明确实存在隐私泄露的现象,李沫会现场演示,如何通过一个学生的QQ号,将其住家、学校、工作等个人信息全部展开,每到此时,学生们都“顿时傻眼”。
“一堂课下来,基本快成为反侦探的课了。”李沫向记者坦言,随着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服务走向免费,个人数据和行为被采集的地方比比皆是,而个人信息泄露恐怕还只是其中“最小的代价”。
互联网免费盛宴
11月10日,金山安全与可牛公司正式合并,成立金山网络,同时高调宣布金山毒霸将实现完全免费。金山网络CEO傅盛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虽然金山为此舍去了两亿元的收费用户收入,但他仍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据记者了解,在桌面安全领域,原本付费用户的比例接近40%,但自从去年10月奇虎360发布永久免费杀毒策略之后,很快就笼络了上亿用户,到今年1月其市场份额已攀升至33.76%,一个季度便跃居行业第一。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也显示:愿意使用免费杀毒软件的网民比例高达58.6%;而付费用户中,35.6%的用户明确表示到期后将不再续费。
2009年,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的一本名为《免费:商业的未来》的畅销书风靡全球。该书明确提出,对互联网领域的企业来说,“免费”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可以改变旧有发展模式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动力机器”。
事实上,虽然金山是传统三大杀毒软件中最先吃螃蟹的一个,因为截止目前,瑞星和江民等都仍然坚持收费,但奇虎360公司董事周鸿在年初就表示,安全厂商免费是早晚的事,杀毒软件的免费时代已经来临。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克里斯 ·安德森指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他用法国数学家伯特兰德的竞争理论来解释互联网免费大潮: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价格等同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的经济学定义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而互联网非常趋近理想化的竞争性市场。
同时科技财经专栏作家、互联网独立评论人醒客指出,数字产品复制需要的成本远远小于传统产品的复制。当用户到达一定数量级的时候,互联网上的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在经济学上具备免费的可能性。
以奇虎360杀毒为例,假如360开发出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保险箱、360安全管家、360主动防御等系列安全产品,其总体的研发成本在1亿元,按照360所覆盖的3亿用户,摊薄到每一位用户的成本约在0.33元左右。随着用户的进一步增长,360 的边际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实似乎也在不断印证克里斯 ·安德森的判断。首先,互联网的早期应用,从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网易为代表的电子邮箱,到以腾讯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都是一开始就对用户免费。
不仅如此,在2002年邮箱领域163对决263,2003年C2C电子商务领域淘宝打败易趣,以及近两年360 搅局杀毒市场,胜利一方的杀手锏都是免费。而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无论你想干什么几乎都是免费的,免费应用的覆盖人群越来越广,而以前能够收费的领域也一点点地在被免费吞噬。
“零付费几乎就是互联网天然的商业逻辑!”暴风影音CEO冯鑫指出,产品的复制与分发在互联网上,当用户越来越多,为每个用户提供产品的成本就会越来越低。按照零付费来吸引用户,一旦用户到达一定规模,价值就会自然显露。所以谁拥有用户,谁就拥有价值。